空海法師講解《心經

《心經》很多人都會背誦,很多人幾乎天天都在做早晚課的背誦,其實《心經》是很深,

在大乘佛教來講,等於說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代表、一個核心,

但是我們今天不是只停留在光是理解、光是會背、光是會唸,

我們是要實證,要真正親證到《心經》所講的世界,

佛法不是要讓你當作學問,佛陀是幫助我們解脫自在,經典都是「指月的手指」,幫助你解脫自在。

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

所謂「觀自在」,不要又當做某一個人、某一個菩薩,又界定在人相上面。

「觀自在」就是你要觀察、觀察到很自在,到哪裡都能夠見到法,而且表示都能夠進入如實觀,如果能夠真正處處見法,

當下都是「觀自在菩薩」,這是要講你,不是講別人,你要來到觀察到很自在,處處都見法。

「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」注意「行深」這二個字,你要用功、來到很深度的「止觀雙運」

你的心要維持得很平靜、很寧靜、也很柔軟,未必要進入深定,但是你的聞、思、修,都要不斷的用功,來到深度的止觀雙運,

「行深」就是深度的「止觀雙運」,這時候就能夠「照見五蘊皆空」,

體悟到原來一切來自於「空」,又回歸到「空」,此在講述「界相應」章節時有分析過。

將物質解析之後,然後成為分子……,再來到夸克,於是再解析成為能源,而能源本身不是「空」,而是能源浸泡在「空」裡面,

所謂「物質」,佛教常用「色」的名詞來代表,有形體、有色,你能夠看到,

《心經》講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」、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。

現代物理學家提出質與能、物質與能源會互換,質、能互換,質、能本身又是不滅,從此方面可以理解。

然而物理學家為什麼還不能夠成為一個解脫者呢?因為他只來到了解能源方面,沒有體證到「空」的玄妙,

「空」是也很難實驗、也無法實驗,必須要實證的。《心經》所講的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」、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

因為這一方面可以互換。當形成有形的物質,物質本身能夠離開「空」嗎?包括說你、我、他的肉體,我們是來自於「空」,

來自於「空」的能源,與能源慢慢凝聚為有形的物質,然後又與「空」的巧妙配合。緣起甚深之後,才形成我們的身體。

但是形成我們的身體之後,我們與「空」沒有離開,又都是浸泡在「空」裡面,於是你與「空」又是溶為一體,

雖說能源然後慢慢的凝聚、形成物質,但是此物質還是浸泡在「空」裡面,因此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」,沒辦法分開的。

「受想行識,亦復如是」我們的身心一切都是來自於「空」,又回歸到「空」。

「舍利子!是諸法空相,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」

舍利子啊!你要好好去體會,諸法所有現象界這些,你都要去看到一切都是來自於「空」,而且都具有「空」的特性,

「空相」包括講到「空性」,「空性」就是空無自性,一切來自於「空」,然後又具足空性,

「空」是指本體,空性是講它又不斷的生滅變化,而且現象本身又不是由它本身所形成,

就是「諸法空相,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」,意即物理學家所提出來的「質、能不滅」,質、能可以互換,而且質、能又不滅,

因此不管現象界的物質,它再怎麼生生滅滅的變化,但是質、能本身都不斷的互換,星球就算爆炸,

還是一樣釋放出等量的能源,散播在虛空中。對虛空來講,總能量、總物質還是一樣,只是加加減減變化而已,還是一樣不生不滅。

因此,能夠體證到「空」特性的人,展現破我相、破人我相,體證到「無我」,後面這裡講的,就是體證到「空」的人,展現「無我」、

「無我所」的特性,「是故空中無色」,「空」本身是「無色界」,「無色界」才能夠容納「色界」的存在,

一方面描述「空」的特性,一方面「空」有這樣的特性。如果沒有體證到,「空」還是空,與你還是了不相干。

一個解脫者就是了悟這些實相之後,展現出來與「空」的特性相呼應、相符合。所以,一個體證到「空」的人,一樣會破除身見,

「是故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」

有雙重的意思,一個是講「空」本身的特性,一個是講體證「空」的人,展現與「空」的特性相符合,

因此一樣「無受想行識」。有的人講說「奇怪啊!明明有「我」這個色身,有受、想、行、識,有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

怎麼說沒有呢?……」是說「空」本身沒有。體證「空」的人,本身就是無我、無我所,體證「無我」,

因此在「空」本身裡面,無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體證「空」的人,本身的身見、我見都破除了,主體消失了,客體也消失啊!

這時候「無色聲香味觸法」是來到主客雙泯、心與境界合一,

因此「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身香味觸法」

一方面是描述「空」的特性,一方面是體證「空」的人,他是心與境界是溶為一體,主體與客體消失、溶為一體。

「無眼界,乃至無意識界」都是這樣的意思,

「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」,包括十二緣起,這些也都消失了。

「無無明」因為了悟了真理實相之後,原來的顛倒夢想、無明,破除了!沒有那些「無明」了,

「亦無無明盡」一個體道、悟道越深的人,就像老子體悟到「道」就是玄之又玄、眾妙之門,佛陀也講「空」是甚深極甚深。

因此,當你真正懂得越深,才知道自己不懂,知道自己不知道,才是真正的知道,這樣「我慢」才會破除。

當真正知道你不知道之時,你的我慢才會破除,意即「沒有無明盡;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」,

「空」本身是不生不死,一個體證「空」的人,一個大徹大悟的人,了悟了生死大事,當下與法界溶為一體,一樣來到不生不死的世界。

「無苦集滅道,無智亦無得」現象界是有苦集滅道,但是一個體證涅槃、無為、空的人,他的苦海消失了,

也來到無為、無修的世界,因此對一個四果阿羅漢來講,是來到沒有苦集滅道的世界,「無智」就是沒有世間的世智辯聰,

不會耍小聰明,也不會耍我慢,他是返璞歸真,「無智亦無得」無所得,因為不是說修行解脫之後,我得到什麼,我得到很多,不是這樣啊!

而是本來就存在,本來就擁有,現在當下跟佛陀是沒有兩樣,你沒有比佛陀少什麼,法界對你與對佛陀完全都相同,

只是你不知道而已,覺醒的過程,就是把「無明」轉變為「明」,了悟這樣而已。

所以,只是了悟這些實相,你沒有得到什麼啊!然而當你了悟之後,你就解脫自在、法喜泉湧。

「無智亦無得;以無所得故,菩提薩埵。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心無罣礙」如果有得失心,

「有所得」就是有得失心,就會有罣礙;如果沒有得失心,哪來有那些罣礙呢?!心理就不會有那些罣礙,

沒有罣礙、沒有得失,怎麼會有恐佈呢?!因為沒有抓取、沒有得失心,就不會有恐怖,

此時來到遠離顛倒夢想,而「究竟涅槃」、大徹大悟。

「三世諸佛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的佛,都是依靠著「止觀雙運」,

去體悟法界的真理實相。止觀雙運、開智慧之後,來到大徹大悟,成就「無上正等正覺」,超越一切的二元對立。

故而不要在文字堆裡面鑽,學佛不要去跟人家諍辯,都要有實修實證,來到大安心、大自在,

就是《心經》所講的一條很快邁向究竟解脫之路,都是屬於四果阿羅漢的世界,這是可修、可証、可達,

真正能夠體證《心經》的世界,就能夠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,苦海就會消失。

摘錄自 阿含解脫道次第
之 第卅四章 溶入一體世界 ─體証《心經》

講得很好
但是涵意很深不容易瞭解
除非已有當下的體悟 自己要去實修實證
大家可以參考或直接看空海法師的 阿含解脫道次第
心經就是叫我們超越一切的二元對立
不要有立場及界限 主體與客體消失、溶為一體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第34章 溶入一體世界一體証《心經》之一

迎向究竟解脱的宝藏图

阿含解脱道次第 (123/132) - 空海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空海法師-2001阿含解脫道次第19-5/20-4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般若波羅密多心經(讀誦女聲)

 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
動畫卡通《 漫 談 心 經 》非常好看-很有啟發性-全集

 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 

背景色
何謂「空」?

 

有人問:「請開示『空』與『幻空』、『斷滅空』的區別?」我想這個問題,以後再回答好了,因為這是滿深的一個問題。

 

如果問到有關於「空」方面,跟大家分享:要體悟到「空」、證悟到「空」,然後來到我們的心量與「空」一樣。「空」,不是一門學問,它是實際的存在。「空」有「空」特征、特性,我們把它稱做「空性」。「空」是實際存在的,「空性」是在描述「空」的特征、特性。

 

一個人如果能夠體悟「空」、證悟到「空」,就不會落入「斷滅空」,不會落入「頑空」,不會落入虛妄的「空」,因為「空」中能夠生妙有,而且現象界的一切存在,都是依「空」而存在。所有的眾生,所有的日月星辰、山河大地,都是因為有「空」,依「空」而存在。如果沒有「空」,現象界不可能存在。「空」它提供無邊無際的舞臺,讓一切眾生來演練,讓一切眾生來發揮。

 

現在講到「空」,非常重要的就是我們不是在那裏探討「空」的知見,最重要的就是能不能把我們原來狹窄的心量,慢慢的擴展、擴展…,透過「四無量心」-慈、悲、喜、舍的擴展、擴展…,擴展到後來,能夠來到與「空」一致,跟「空」合為一體,這時候才能夠說:來到了、體悟到了「究竟智」、「涅槃智」,你的心量是無比的廣大。

 

要真正去體會到「空」的特征、特性,然後成為這樣的一種特征、特性展現出來,這樣學習「空」、體悟「空」,對你的人生才有幫助。如果你的心量廣大像虛空一樣,沒有什麽事情會礙到你?!你也不會阻礙任何眾生。

 

爲什麽一般眾生會跟人家起瞋?就是因為覺得別人礙到你,覺得不合你意、不順心…,那是因為心量狹小,我們有很多的框框、很多的界線,在無邊無際的虛空裏面,我們把它重重的劃分…,分割、分割到最後,我們就處在一個小小的世界裏面。

 

學佛就是要學習「空」的那一種無邊無際的包容,它能貫穿一切、又能包容一切。如果你有無邊無際的「空」,你的世界就不會有沖突,你不會去跟人家見諍,不會有我慢,有的只有無限的慈悲、善待一切眾生。所以,我們是要體悟「空」,展現「空」的特征、特性,這裏已經是講到「涅槃智」了,也表示講到最高級了,我們今天就到此為止。

 

以後我們還會陸續來跟大家結緣,只要大家有需要,你們的需要、你們的心念、你們的磁場,就會感召空海過來。如果你們不需要、你們排斥,就算我過來,也幫不了什麽忙。所以,這個世間都是雙向的回向,你們有需要,我們就來跟大家結緣,空海來此跟大家結緣,都是無條件無所求的以反饋的心,把所知道的、把所發現到的無盡的寶藏,來跟眾生分享,也協助每一個人開啟你們無盡的寶藏。

 

當你開啟了你生命的寶藏,你的心靈就不再空虛,會覺得你是很富有的、很知足,這時候就算世間的物資、財富、財力不是很多,但是這時候你已經能夠知足常樂、安貧樂道。當你的內心感覺到很富有、很快樂,這時候就會把心靈裏面很多的寶,來跟眾生分享,就會把你很多內心的快樂跟眾生分享,帶給這個世間就是快樂、是慈悲、是大愛。所以,當你的內心祥和、和諧之後,就能夠帶給家庭和諧,帶給這個社會和諧,我們大家互相勉勵,大家一起來構建和諧的人生、和諧的社會。

 

(空海法師答問內容摘要,由學員文字匯整)

 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《心經》空海:很多人都會背誦,很多人幾乎天天都在做早晚課的背誦,其實《心經》是很深,在大乘佛教來講,等於說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代表、一個核心,但是我們今天不是只停留在光是理解、光是會背、光是會唸,我們是要實證,要真正親證到《心經》所講的世界,佛法不是要讓你當作學問,佛陀是幫助我們解脫自在,經典都是「指月的手指」,幫助你解脫自在。

  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所謂「觀自在」,不要又當做某一個人、某一個菩薩,又界定在人相上面。「觀自在」就是你要觀察、觀察到很自在,到哪裡都能夠見到法,而且表示都能夠進入如實觀,如果能夠真正處處見法,當下都是「觀自在菩薩」,這是要講你,不是講別人,你要來到觀察到很自在,處處都見法。「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」注意「行深」這二個字,你要用功、來到很深度的「止觀雙運」,你的心要維持得很平靜、很寧靜、也很柔軟,未必要進入深定,但是你的聞、思、修,都要不斷的用功,來到深度的止觀雙運,「行深」就是深度的「止觀雙運」,這時候就能夠「照見五蘊皆空」,體悟到原來一切來自於「空」,又回歸到「空」,此在講述「界相應」章節時有分析過。

  將物質解析之後,然後成為分子……,再來到夸克,於是再解析成為能源,而能源本身不是「空」,而是能源浸泡在「空」裡面,所謂「物質」,佛教常用「色」的名詞來代表,有形體、有色,你能夠看到,《心經》講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」、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。現代物理學家提出質與能、物質與能源會互換,質、能互換,質、能本身又是不滅,從此方面可以理解。然而物理學家為什麼還不能夠成為一個解脫者呢?因為他只來到了解能源方面,沒有體證到「空」的玄妙,「空」是也很難實驗、也無法實驗,必須要實證的。《心經》所講的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」、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因為這一方面可以互換。當形成有形的物質,物質本身能夠離開「空」嗎?包括說你、我、他的肉體,我們是來自於「空」,來自於「空」的能源,與能源慢慢凝聚為有形的物質,然後又與「空」的巧妙配合。緣起甚深之後,才形成我們的身體。

  但是形成我們的身體之後,我們與「空」沒有離開,又都是浸泡在「空」裡面,於是你與「空」又是溶為一體,雖說能源然後慢慢的凝聚、形成物質,但是此物質還是浸泡在「空」裡面,因此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」,沒辦法分開的。 

  「受想行識,亦復如是」我們的身心一切都是來自於「空」,又回歸到「空」。「舍利子!是諸法空相,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」舍利子啊!你要好好去體會,諸法所有現象界這些,你都要去看到一切都是來自於「空」,而且都具有「空」的特性,「空相」包括講到「空性」,「空性」就是空無自性,一切來自於「空」,然後又具足空性,「空」是指本體,空性是講它又不斷的生滅變化,而且現象本身又不是由它本身所形成,就是「諸法空相,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」,意即物理學家所提出來的「質、能不滅」,質、能可以互換,而且質、能又不滅,因此不管現象界的物質,它再怎麼生生滅滅的變化,但是質、能本身都不斷的互換,星球就算爆炸,還是一樣釋放出等量的能源,散播在虛空中。對虛空來講,總能量、總物質還是一樣,只是加加減減變化而已,還是一樣不生不滅。

  因此,能夠體證到「空」特性的人,展現破我相、破人我相,體證到「無我」,後面這裡講的,就是體證到「空」的人,展現「無我」、「無我所」的特性,「是故空中無色」,「空」本身是「無色界」,「無色界」才能夠容納「色界」的存在,一方面描述「空」的特性,一方面「空」有這樣的特性。如果沒有體證到,「空」還是空,與你還是了不相干。一個解脫者就是了悟這些實相之後,展現出來與「空」的特性相呼應、相符合。所以,一個體證到「空」的人,一樣會破除身見,「是故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」有雙重的意思,一個是講「空」本身的特性,一個是講體證「空」的人,展現與「空」的特性相符合,因此一樣「無受想行識」。有的人講說「奇怪啊!明明有「我」這個色身,有受、想、行、識,有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怎麼說沒有呢?……」是說「空」本身沒有。

  體證「空」的人,本身就是無我、無我所,體證「無我」,因此在「空」本身裡面,無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體證「空」的人,本身的身見、我見都破除了,主體消失了,客體也消失啊!這時候「無色聲香味觸法」是來到主客雙泯、心與境界合一,因此「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身香味觸法」,一方面是描述「空」的特性,一方面是體證「空」的人,他是心與境界是溶為一體,主體與客體消失、溶為一體。「無眼界,乃至無意識界」都是這樣的意思,「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」,包括十二緣起,這些也都消失了。「無無明」因為了悟了真理實相之後,原來的顛倒夢想、無明,破除了!沒有那些「無明」了,「亦無無明盡」一個體道、悟道越深的人,就像老子體悟到「道」就是玄之又玄、眾妙之門,佛陀也講「空」是甚深極甚深。因此,當你真正懂得越深,才知道自己不懂,知道自己不知道,才是真正的知道,這樣「我慢」才會破除。

  當真正知道你不知道之時,你的我慢才會破除,意即「沒有無明盡;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」,「空」本身是不生不死,一個體證「空」的人,一個大徹大悟的人,了悟了生死大事,當下與法界溶為一體,一樣來到不生不死的世界。「無苦集滅道,無智亦無得」現象界是有苦集滅道,但是一個體證涅槃、無為、空的人,他的苦海消失了,也來到無為、無修的世界,因此對一個四果阿羅漢來講,是來到沒有苦集滅道的世界,「無智」就是沒有世間的世智辯聰,不會耍小聰明,也不會耍我慢,他是返璞歸真,「無智亦無得」無所得,因為不是說修行解脫之後,我得到什麼,我得到很多,不是這樣啊!而是本來就存在,本來就擁有,現在當下跟佛陀是沒有兩樣,你沒有比佛陀少什麼,法界對你與對佛陀完全都相同,只是你不知道而已,覺醒的過程,就是把「無明」轉變為「明」,了悟這樣而已。

  所以,只是了悟這些實相,你沒有得到什麼啊!然而當你了悟之後,你就解脫自在、法喜泉湧。「無智亦無得;以無所得故,菩提薩埵。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心無罣礙」如果有得失心,「有所得」就是有得失心,就會有罣礙;如果沒有得失心,哪來有那些罣礙呢?!心理就不會有那些罣礙,沒有罣礙、沒有得失,怎麼會有恐佈呢?!因為沒有抓取、沒有得失心,就不會有恐怖,此時來到遠離顛倒夢想,而「究竟涅槃」、大徹大悟。「三世諸佛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的佛,都是依靠著「止觀雙運」,去體悟法界的真理實相。止觀雙運、開智慧之後,來到大徹大悟,成就「無上正等正覺」,超越一切的二元對立。

  故而不要在文字堆裡面鑽,學佛不要去跟人家諍辯,都要有實修實證,來到大安心、大自在,就是《心經》所講的一條很快邁向究竟解脫之路,都是屬於四果阿羅漢的世界,這是可修、可証、可達,真正能夠體證《心經》的世界,就能夠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,苦海就會消失。

  【法義分享】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」就是在闡揚阿含裡面甚深極甚深的「空」。《心經》就是在描述「空」的玄妙世界、顯現「空」的特性。「空」這是一切宗教的終極核心。唯有找到「空」、溶入「空」,才能夠遠離顛倒夢想而達究竟涅槃、不生不死的世界。後面這一句,我不希望引起見諍,希望大家能夠以你的實修實證來親證,不要用找經典來爭辯,找經典來爭辯,那沒意義、也沒用。所以,有的人聽我講過《心經》,一方面不太了解,一方面也不以為然,於是就去問他的師兄、問別人,別人就去蒐集一些資料,說「這樣不對啦!我從電腦裡面去找出……資料讓你看,從哪一部經典找出人家……解釋,找……來解釋「空」的,來讓你看這個「空」,人家是這樣解釋啊!因此他這樣講是不對啊!……」於是就認為:「喔!那這樣,他講的不對……」拜託啊!你要去看實際的「空」,不是在電腦裡面找檔案資料的「空」,要去看到「空」的特性,「空」展現出來就是超越一切二元對立,「空」裡面展現出來就是「無色聲香味觸法,無苦集滅道」,因此語言、文字只是協助我們去看到「空」,不要不去看到實體的存在,然後又在觀念裡面在文字相,這樣很可惜!

    【幻燈片】

  今天的幻燈片是介紹關於一體的世界,體證《心經》方面的世界,「空」本身是無分別、沒有界線,但是眾生會用「自我」,然後在「空」中裡面,就要劃分出種種界線,這是一個象徵,象徵著眾生在「空」中裡面,一直在劃分各種界線,但是以究竟來說,你再怎麼劃分,對「空」來講,有沒有影響?沒影響啊!不增不減啊!頂多只是自討苦吃,這樣而已。眾生用「自我」就劃分出一個我有我的範圍,你要符合我這個規定範圍,這樣我就幫你服務。如果超越我的規定範圍,怎麼樣?「有電勿近」啊!所以,眾生的慈悲或是對人好,常常是有條件的,當符合我的意思、意見就協助你,包括護持或是護法也是這樣,所講的符合我的意思,我就護持你,如果所講的不符合我的意思,就認為你所講的是錯的。我們眾生是要解脫?還是期許善知識講你所要的呢?所以,要去看到我們背後「自我」的框框,當你看到之時,才能夠超越。

  前面有講到二元對立,眾生一直常常在二元對立的世界,以色列、巴勒斯坦常常在爭奪,常常殺來殺去,你今天殺了他,明天換他們殺了你,你今天殺了他的祖先,下一次換他的後代,又殺了你的後代,還不是一樣在殺來殺去,但是眾生不容易看到這樣。所以,美國為什麼會遭受911空前的大襲擊呢?就是從小衝突的二元對立裡面,然後不斷的一直演變,這裡面有種族的衝突、宗教的衝突、國家意識形態的衝突,所謂的衝突就是二元對立。人類的瞋心之火就是這樣燃燒,都是因為二元對立,我們播放這些畫面,並沒有講說哪一方對、或是哪一方錯,我們都是站在中立的立場客觀來看,把境界呈現出來。如果眾生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裡面,就是充滿著貪、充滿著瞋,瞋恨之火就會不斷的燃燒。二棟世界的金融中心,竟然在瞬間,一個多小時全部垮掉,大樓在炸、樓毀心碎,而民眾在哭啊!真的就是如此悲慘的情況,就是二元對立的世界,有人在那裡哀傷,有人在那裡痛苦號哭,世界很多的國家都在震驚,覺得這種事件實在太悲慘了、太不好了。

  但是,有人他們卻在慶祝大勝利啊!這些畫面是否在告訴我們再不好的事情,都有人認為很好啊?這就是在宣說二元對立。你看:哇!我們勝利啊!……因此難掩興奮,VICTORY的勝利手勢,就像二元對立,你認為的勝利,是來自於二元對立,因為你吃到、吃到,於是就會非常歡喜、高興,今天認為說你勝利、你吃了、吃到了,然而對方呢?他會甘心嗎?巴解之間的衝突,這是二元對立的世間,如果沒有跳脫出來,就是這樣「純苦無暫樂」,哇!同樣的小孩子,這一邊是在高興、雀躍,另一邊卻在哀痛,你認為說你們吃到了,你在高興、你在快樂,美國人卻是「被吃」,「被吃」就是苦啊!他很痛苦啊!他會這樣心甘嗎?他一定會要報復啊!施行報復,再來就是大家又開始對立,這只是一個代表,在每一個衝突的雙方,不要光說到國際戰爭,我們在人世間也是一樣,衝突雙方的每一方,都認為自己是對的,都認為自己是正義的一方,都認為對方是錯的,都認為對方是邪惡的一方。

  美國這一次的這樣,跟阿富汗的這些,都讓我們看到二元對立就是這樣,彼此都認為對方是錯,要戰爭的時候也是一樣,每個人都認為是自己是對的、是正義之師,都會向主祈求,主啊!你要幫忙我們,我們是正義之師啊!我們是正人君子啊!你要幫忙我們打倒那個壞人啊!而對方呢?也是同樣:主啊!你要幫忙我們啦!我們才是好人啊!你要協助我們啦!對方是壞人啦!事實上,大家同樣都是法界的子女,但是我們就像他們一樣在祈求,太陽啊!你要幫忙我們!對方是壞人啦!你要幫忙我們把對方曬死啊!對方也在祈求,太陽啊!你要幫忙我們啦!我們是好人啦!對方是壞人啦!你不要照射陽光給對方、讓對方凍死……。眾生就是這樣在祈求,在祈求主啊!在祈求法界幫助自己……,這就是眾生的無明,大人的內心世界不斷的衝突,然後又要走上戰場,誰希望戰爭呢?但是又不得不走上戰場。

  小孩子的臉孔、他們的世界是多麼純真,但是哪知道大人的世界這麼複雜呢?!這一張可以讓我們好好去看,人類的衝突一直越來越演變,到後來就是這樣互相不斷的廝殺,這裡他們又是這樣二元對立,他們也是一樣都在反美,你看這些大人的臉孔,都充滿著苦啊!還有仇恨!現在我們不要看這把槍,你看小孩子的臉孔是不是比較純真?但是大人會把這些仇恨,然後開始不斷的教導小孩子,開始把槍拿起來要去打倒壞人、去打敵人,於是開始大人的二元對立,於是在小孩子成長的心靈過程中,灌輸小孩子二元對立。因此,一開始我們在上解脫道課程,就跟大家講說要歸零、歸零,包括說要聽聞我們整個解脫道的課程,或是要聽聞老子《道德經》也是一樣,都要歸零,如果沒有歸零,沒有辦法真正體證到超越二元對立。

  我們從小到大,受到很多正確的資訊,很多也是錯誤的資訊,因此要來個大清倉,重新求真求證,用客觀理智求真求證,你看大人不斷的衝突,而讓這個世間就是這樣戰禍連連,然後小孩子呢?何其無辜啊!所以,戰爭就是導致生靈塗炭,我們能不能停止這些戰爭呢?大家慈悲來互相對待、善待一切眾生,戰爭就是導致這樣,眾生就是悲苦啊!然後就是這樣淪為流浪人。所以,這是回教的一個教主的代表,這是教宗,宗教本來就是希望世界的眾生能夠出離苦海,但是如果宗教的錯誤引導,就會導致宗教衝突,他們也一起出來呼籲人類要用愛心來相待,不要有仇恨。教宗就呼籲我們能不能不要有仇恨呢?大家要用愛心來相待,如果大家能夠去體會,不管你稱為主啦!或是天主、或是阿拉啦!事實上講的就是整個法界,法界都是平等心的愛我們,但是眾生看不到,視野、心胸、智慧沒有拉開,你就是站在蝸牛角的角落,都是站在這邊攻擊這邊,這一張幻燈片的含意都很深,大家要慢慢去體會。

  你不要想說這個我看過了,我會了!我知道了!要在歷緣對境裡,常常來檢驗啦!你的衝突、你的對立,都是來自於我們站在一個小角落,然後攻擊另一邊,當你能夠拉開視野去看到整體,會看到原來你所攻擊的這一面,大家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當你真正體證到一體世界,就會以慈悲心善待一切眾生。法界給我們的虛空、給我們的空間、給我們的環境,是這麼的純淨,很純淨的空間,但是人類不斷在追逐各種慾望,欲望無窮,一直在耗用大自然的資源,一直滿足自己的慾望,不斷的在奔馳啊!人類一直在吃、吃、吃,啃蝕大自然的資源,你吃、啃蝕大自然的資源,然後又製造出很多的垃圾,製造出很多的髒亂,然後又污染空氣、污染空間。

  後面的這一張,那一天在拍攝這些幻燈片的時候,在市區裡面看起來都是晴空,天氣都很晴朗,當我到山上來拍的時候,哇!發現到說真的是萬里無雲,天空中都沒有雲,但是台北縣市整個空中,卻是飄浮著這麼厚厚重重的烏雲,烏煙瘴氣,這不是雲,大地給我們的是如此藍色的天空、青翠的山巒,但是眾生卻把它污染得這樣。這是晴朗的天空,而且整個台北縣市都沒有雲,我們把空氣變成這樣,就是人類的欲貪不斷在爭奪、不斷在爭戰,然後把空間、空氣不斷的這樣污染,你看鳥在這邊飛,青山、綠水、藍天,這裡沒有什麼雲,整個台北市再拉近來看,剛才是圓的,現在再把它拉近來看,這是新光三越,整個台北就是在一片烏煙瘴氣的情況下,這是人類不斷一直在啃蝕大自然的資源,卻沒有去珍惜它,沒有看到我們跟法界是一體。這是台北市、這是台北縣,整個空中飄浮的,竟然是如此嚴重的烏雲,這是人類的我慢,不斷的吃、吃、吃,然後破壞了大自然環境。

  你看這些猴子,牠們就在想人類真的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,在那裡一直忙,沒有像我們很悠閒的活在每個當下,牠們可以悠閒的互相慰藉、和樂玩耍,而人類怎麼樣呢?擔憂怎麼股票又下跌啊?股票又升了、又下跌啊?什麼時候開電腦彩券……,整個心忙忙碌碌,結果你的心都是越來越繃緊、越苦,一直抓、抓很多,以為你得到很多,結果你的苦、壓力卻越大。所以,大家要靜下來,想想你的所做所為,到底是讓你越來越快樂、越安祥呢?還是讓你的壓力越來越大,讓你的苦越來越多呢?要靜下來反觀一下,這樣你才會調整。

  大自然法界是如此在厚愛著每一個眾生,博愛一切眾生,太陽不管是日出,也是這麼美的一幅圖畫,日落也是如詩如畫,因此大自然給我們是這樣一個清淨的環境,本來就是一個淨土,但是人類卻一直把它污染。

  現在再體會何謂不生不滅,現在從水的這些演變,體會何謂不增不減、不垢不淨、不生不滅,大海,地球上的海水,有時候又蒸發成為空中的雲,空中的雲又不會不斷的飄到各處、飄到山上,然後又會下雨。海水變成為雲,然後雲飄到各處、降下雨,又流到各個溪谷、溪流,人類善用這些水來做灌溉,於是流到田野灌慨、長養各種植物。這是一棵大白菜,在故宮裡面有一個叫做翠玉白菜的翠玉,我們現在把它種活了,唯有法界能夠讓它成為活的,這是翠玉白菜,水能夠讓翠玉白菜成為活的,也能夠滋養一切眾生,讓眾生浸泡在水中,讓眾生的生命能夠蓬勃發展,讓眾生能夠這樣悠哉的活著,水又能夠讓我們喝到身體裡面,成為身體裡面的液體、血液,當你不需要,又回歸大自然把它尿出來、回歸大自然。你用過的水,把它回歸到法界大自然,這些水又不斷的流、流、流,又流回到大海。 

  整個水是從海水變成雲、下雨,然後不斷的應用,又流回到海水,都在宣說生生滅滅裡面,整個地球上面的水,卻是不生不滅、不增不減,大家要去體會不生不滅、不增不減,你是要看到總體,包括不垢不淨也是一樣,「垢淨」是人類自我意識去把它貼出來的,對法界來講,是不垢不淨的,它是平等善待一切,因此那些水流回到大海之後,當我今天的因緣是扮演大海水的角色,我就這樣在海裡面,跟著海的那些水,你看好像代表一個死亡,哇!眾生以為說一個壽命盡,再來就是死亡,但是水都在宣說哪裡有死亡呢?我只是回歸大海、回歸法界,我跟法界是溶為一體啊!我這些水流到大海,跟整個大海就是溶為一體,哪裡有真正的消失?!

  一個解脫者就是回歸大海、回歸法界。當我回歸大海的時候,當下法界的這些因緣要我形成波浪,我就形成波浪;當我回歸大海之後,大海要怎麼運用,那是法界的事情,因此有時候因緣要形成波浪,我就形成波浪,因緣具足的時候形成雲,我就形成雲。但是不管你要形成波浪、形成浪花、形成雲,都不是海水本身在決定,都是很多的因緣,就是緣起甚深,也就是空無自性。你看這些雲,當它形成之後,又到處飄啊!到處遊山玩水啊!就像開著飛機到處遊山玩水,然後又飄過台北的天空,告訴你:我又來了!因此又告訴你不斷的變化,一直在變化、變化裡面,它是在生生滅滅裡面維持一個不生不滅。

  這些水,不管是在地上的水,或是在天上的雲,「若生、若住、若異、若滅」,外相上雖然有不一樣,但是事實上本質都相同,而且在變千變萬化裡面,又是維持一個不變,要體悟《心經》所講的,都要現觀整個法界、大自然的實相,要體悟中觀裡面的八部緣起,一定要去現觀緣起、現象界的這些,不是在文字堆裡面繞。如果你在文字堆裡面繞,這是落入見諍,就是見諍不完,要從大自然裡面去體悟《心經》所講的真理實相。整個大海,不管波浪再怎麼變化,不管潮汐再怎麼潮起潮落,我們地球上、太陽系裡面的這些水,從形成到現在是不增不減。再來進入「入佛法界」來體悟,佛陀就是回歸法界,法界不是抽象,它是整個以空為本體,背面這是「空」,「空」為本體,包含現象界的一切,要了悟真理實相,一定要體證現象界的一切與「空」。

  虛空容許人間的改朝換代,這是在台北士林官邸的花園,這裡是代表一種人世間改朝換代的變化,空中不礙白雲飛,讓白雲在這裡飛啊!不管人間的人事的改朝換代,千變萬化雲的飛來飛去,但是「空」本身是不變,大家慢慢去體會,不管雲再怎麼樣的雲聚雲散,但是「空」是不變,不生不死啊!要看到現象界的這些生生滅滅,然後要看到背後「空」的不生不滅,你有正確的聞思,要見法就很快,在這些聞思之後,以後你看事情就會看得很有深度。很有深度就是不只是看到這些而已,你會看到很深很深、無限深的「空」。所以,你要慢慢去體會到「空」的玄妙,「空」能夠包容這些雲的存在,也能夠容納人類一切的文明,在「空」裡面,是包含在法界裡面,「空」是包含著生與死。 

  生與死,對法界而言,都是平等的,旁邊這棵樹就是代表生,墳墓是代表死,法界是平等的善待生與死。因此,生、死對法界而言,是一如啊!大家要慢慢去體會這些,我們眾生怕黑洞,認為黑洞就是死亡、就是消失,但是沒有黑洞怎麼會有白洞呢?如果沒有星球的爆炸、沒有銀河系的毀滅,怎麼會有大能源釋放出來呢?所以,有黑洞就會有白洞,你要有白洞、要有生,就一定要經過死,大家慢慢去了解,以前我們是說了悟老病死,但是現在是要來看透死亡、看透生的深層深義,現在要去看到沒有死亡。當你不接受死亡、沒有死亡,另外一邊不會有「生」啊!這是榮總醫院,如果你有被醫治好,就走前面啦!如果沒醫好,就到後門。後面這裡有死亡,這裡是產房,裡面是有「生」,因此生與死是不生不滅,不要從片段去看,你要看到總體。

  如果我們從片段來看,另一個家庭是有人死亡、辦喪事,但是另一個家庭有人出生,他們在辦喜事。但是,對法界而言是維持平衡的,因此要去體會這個深義,法界是平等的對待死亡、跟對待生,沒有死亡就沒有生命,現在我們越講越深入,就是大家去了悟生死大事。一棵樹看起來樹葉都掉落,好像進入死亡的階段,但是如果它的樹葉不掉落,它的生機沒辦法出來,因此有死亡的地方,它就充滿著生機,大家慢慢去體會,它有這些變化,你容許它的變化,容許死亡、容許它的無常,你要慢慢去看到這裡面充滿著生機。當它葉子掉落之後,就充滿著一些花苞,再來就是櫻花盛開,要去看到無常的葉子掉落,容許葉子的掉落,然後才不會不斷一直長出新葉,它的樹才能夠成長,因此不要懼怕無常。

  你要體會到佛教有人提出證果的人,他是來到「常樂我淨」的世界,記得!所謂「常」,不要用一般語言文字的一種固定不變的「常」去體會,是要從徹證無常法印之後,才能夠體證到那個「常」。你容許花落、花才能夠開,有花開、花落,我們要看到兩極,容許兩極的存在,這棵樹有枯死,這裡面又長出一個新的生命,再來看「在巴西的雨林深處、在森林深處,死亡的樹木,為其它的樹木提供生長的機會,自然界沒有廢棄之物」,含意都很深,這裡是在宣說何謂不生不死,何謂「若生、若住、若異、若滅」,你會去看到你在現象界裡面,當你走在路上、走在山坡上,處處都可以去體悟,處處都可以見法的,因此我們要去看到不生不死。

  這是在自然科學博物館拍攝的,現在自然科學博物館已經體悟到何謂不死不生、不生不死,如果佛教還在文字堆裡面找不生不死,你沒辦法看到實相,要知道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物種,目前已經滅絕的,可能達百分九十九,而在演化上,滅絕、生存和演變是同等重要。所以,要了悟何謂不死不生、不生不死,了悟何謂「無常法印」,大家慢慢去看葉子有綠的時候,也有黃的時候,也有掉落的時候,雲有飛來飛去,就是現象界不斷的生生滅滅,但是所謂「空」,要體悟到「空」的不生不滅,要看到現象界的生生滅滅,到處都在宣說無常法印,然後無常裡面會充滿著生機,又會不斷的長出新的出來,你要容許「無常」的存在,生命才能夠存在。

  要了解「無常」與「無我」是中性的,這樣才會完全不懼怕「無常」,而且要了悟生死大事,這樣才能來到涅槃解脫的世界,慢慢去現觀整個法界大自然,大自然都在宣說「無上甚深微妙法」,大自然養育著一切的眾生,看到「空」的這些甚深啟示,看到現象界的啟示,你懂得越多,「我慢」才會斷得越快,你的心就會越柔軟,你的頭就會低下來,身心柔軟,這樣你才能夠解脫自在,就是《心經》的世界,非常深、非常好!大家要去實修實證,如果能夠體證到《心經》的世界,而且能夠看到法界的「無上甚深微妙法」,「自我」才會消失溶入,我們前面是一個「自我」,很明顯嘛!「我慢」很大,到後來當你體悟到真理實相之後,「自我」它會消失,它會溶入「空」裡面,跟法界溶為一體,然後你的生命就會放出光芒,這是實際的太陽,這是一顆枯掉的檳榔樹,一棵枯的檳榔樹,它的生命一樣發揮出來,要去體會到原來是魚在水中,卻不知道自己浸泡在水中,人浸泡在「空」之中,卻不知道人浸泡在涅槃界裡面,然後你不知道。

  現在我們的修行就是要去認清到,原來我就浸泡在涅槃界裡面,原來我就浸泡在「空」裡面,原來我就浸泡在極樂世界裡面。如果你能夠體會到這些,阿彌陀佛到處都在,跟你講經說法,你到處都可以見到法,就能夠解脫自在,這時候就能夠來到解脫自在,展現出大無畏的精神,這時候你的生命才會真正開放出來,才會放光啊!就是般若智慧。你真正這樣,才能夠真正的自利利他。這些人就在向上看、向前看,他們就是在看著靈鷲山上佛陀拈花微笑,就像佛陀在靈鷲山上面,但是不要又把靈鷲山變成固定的地方,靈鷲山講的就是整個法界、整個大自然,佛陀處處在法界裡面跟你拈花微笑,因此要去看到無常、看到「無我」、看到「空」,這樣才能夠真正了解何謂「拈花微笑」,你真正會看,處處都在微笑,要去看到佛陀在跟我們拈花微笑,有看到嗎?當你真正看到會會心微笑的時候,在大自然界會會心微笑的時候,哇!這樣我們上這些課,就沒有白上了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ㄚ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