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冷好發心血管疾病,若忽略胸悶、胸痛、呼吸喘,恐因心肌梗塞而致命。值得注意的是,臨床上有四分之一的患者無典型症狀,可能出現頭暈、倦怠、呼吸道甚至腸胃道症狀,部分病人則會出現下顎到左肩的反射傳導疼痛,此時應進行鑑別診斷、釐清原因,才能對症治療。
台北榮總健檢中心管理科主任呂信邦表示,三高、老菸槍、糖尿病患及有家族史的人,均是心肌梗塞高危險群,而一般到醫院接受身體健康檢查的民眾,超過三分之一都有三高問題,近年更因西式飲食習慣,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趨勢。
但他曾收治一名70歲男性,愛運動、愛養生,但打網球時發現愈來愈喘不過氣,接受運動心電圖檢查才知道心血管狹窄得厲害,有極大機會發生心肌梗塞。近年也有許多新聞報導,有看似健康的人前一秒還在跑步,下一秒就不知倒地,都是因心肌梗塞發生前完全無徵狀。
可見,定期接受健康檢查,是預防保健之道,尤其是歌手郭金發去年發生心肌梗塞猝死後,更引發一波心血管健檢潮。
心血管檢查怎麼做?呂信邦指出,一般門診會先接受靜態心電圖檢查,但除非過去曾發生心肌梗塞等,否則靜態心電圖顯示正常,無法排除心血管有無缺氧的可能性。此時會建議再安排非侵入性的運動心電圖或核子醫學掃描,檢查心血管有無缺氧。
只是,當運動心電圖或核子醫學掃描顯示陽性,只能顯示心臟肌肉缺氧,無法確認心血管何處發生狹窄及狹窄程度。所以當檢查發現缺氧,過去醫師會建議民眾接受心導管檢查,可是該項檢查屬侵入性檢查,且需住院,多數民眾常有疑慮。
呂信邦說,他建議民眾考慮接受心臟電腦斷層檢查,以非侵入方式揪出心血管的哪端狹窄、狹窄情形如何,不過若狹窄嚴重,病人仍得回頭接受侵入性的心導管手術,打通血管、放置支架,才能避免心肌梗塞發生。若血管阻塞太厲害,就得考慮接受心血管繞道手術,緩解心肌缺氧。
呂信邦強調,心血管狹窄不是打通、放支架後就沒問題,需服用藥物及嚴格控制危險因子,避免狹窄再發生。置入傳統金屬支架,心血管還是有二到三成機會再度狹窄,而目前廣泛使用的「塗藥」支架,可有效將再狹窄機會降到一成以下。
隨醫療科技日新月異,目前有最新型的全吸收式血管支架,以人體可分解的聚乳酸類生物材料代替金屬,植入後2到3年,會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,並被人體吸收,讓血管回復原有的自然收縮與舒張功能,無「異物」永久留存體內。病患接受後續心臟電腦斷層追蹤,也不會因金屬造成假影,影響醫師判斷。
呂信邦說,全吸收式血管支架並非任何血管病灶都合適,針對血管太細、鈣化太嚴重的病人,須先針對病灶妥善處理,且由醫師專業判斷才建議使用。一般支架健保給付價為1萬多元,塗藥支架自費約6萬元,全吸收式血管支架則需自費約12萬元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