勸戒錄上記載:

齋青太守的祖先退庵先生,居家樂於行善,常以醫藥濟人,生平戒殺常行放生。

每當祭祀或宴客,所用肉類都是市場買來的現成淨肉{眼見殺. 耳聞殺. 為己殺皆不買不食}。

有一天,朋友送退庵先生兩籃活蟹,一對霜螯,又肥又大,旁觀者都很羨幕想嘗鮮味。

這時,退庵先生坐在水閣中,將兩籃蟹倒入河中放生。

在座有位湖州客,稱讚他說:

[先生的作風,類似我家鄉張封翁,就是張蘭渚侍郎的父親,

張家多行戒殺放生已有數代了,張侍郎兄弟,都登科甲,承受顯貴官位,

先生能如此,不久諸子弟,必將如張氏一般貴顯 ]。

經過一年,齋青果然以二甲第一人,入翰林院,經殿試後,派任高州太守。

 

按: 張蘭渚侍郎鎮撫福建時,家父(勸戒錄作者自稱)曾在他幕府任事,

起初不知他戒殺,居住一滿月,餐廳內不見殺生,偶逢宴客,必蒸板鴨肉請客,

詢問才知張侍郎全家戒殺並行放生,只吃不為已殺的淨肉

府內部屬受其戒殺放生之德感化,也都奉行不敢違逆。

張侍郎自己生活清儉,每逢初一、十五出署巡察暗訪,只買油條大餅充饑而已。

{摘自:佛陀教育-诚敬人生}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 

PS: 以下是阿駿回覆一位善友.有關吃素和放生及法會後食葷的部份內容:

1.吃素很好.是屬較消極護生戒殺.

宜更積極多行放生.搶救刀口下生命.才能達到救生命的意義!

吃素是不殺生養慈心. 因現在跟古代較不一樣了.

以前是自己養動物來殺.或自己去河邊抓魚來殺. 你不吃就沒有殺生問題.

現在是你吃不吃. 動物早已死在超市或菜市場待價而估了.

唯有更積極多行放生.搶救刀口下生命意義才更大更積極.

 

2.至於人如放生後或參加法會之後吃葷食. 這總比不放生又一再殺生吃肉的人好吧!

依了解會行慈心戒殺的人. 假若尚未有素食因緣.
 
至少他們只會吃三淨肉{眼見殺. 耳聞殺. 為己殺皆不買不食}。

只吃早已死了的現成淨肉. 然後會更積極多行放生迴向補償。
 
這也比一再殺生吃肉又不放生的人好吧!



3.救生護命首在真善的慈心...這是正確觀念。但這要身體力行口水無益!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ㄚ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